喜迎党代会 • 聚焦这五年 | 高水平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 发布日期:2021-09-08
- 浏览次数:284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盘锦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很长也很暖。
这份答卷是市委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扎实苦干的结果。今天起,我们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同您一起回顾盘锦这五年的辉煌成就,讲述盘锦不凡的故事。
我们相信,这些辉煌成就和不凡的故事将进一步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守初心、担使命、强作为、做贡献,奋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振兴先行区,谱写盘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发展篇(上)
高水平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2019年,我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东北地区21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取得地级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充分采纳了我市大洼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经验受到省内兄弟城市的好评……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紧紧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把制度创新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更多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创新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成绩斐然。
聚焦“堵点”,集成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正当我们愁眉不展的时候,在项目管家帮助协调下,我们获得了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专项扶持资金111万元,贷款500万元,为企业发展解决了难题。”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美滋林药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充满感激地说。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生产的n95医用防护口罩及含氯消毒剂生产项目由于资金短缺,项目推进较慢,项目管家立即协调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部和财政金融部,对接市发改委、市金融服务局等部门,申请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和贷款,解决了项目资金难题。
2019年9月20日,我市为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商贸流通企业配齐项目管家,主要是了解企业(项目)进展及发展情况,形成推进合力,掌握企业动态,了解项目和企业遇到的问题和诉求,解读和落实有关政策。项目管家聚焦企业发展“堵点”和“痛点”,为有需要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至今为企业解决问题674个。这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有效举措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几年来,按照市委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抓手,多项举措多管齐下,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政府服务不断优化,良好舆论氛围初步形成,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市营商局牵头推动市场监管、公安、社保、医保、税务、电业等部门,打造“鹤乡通办”系列政务服务品牌。
通过几年不断努力,我市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体系,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统筹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末端延伸至村(社区)。
强力推进“一网通办”, 人社、医保、公积金、住建、自然资源等5个部门自建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成功对接,政务服务事项无一例外“进厅上网”。
全市687家政务服务单位接入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市营商局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中,在盘锦政务服务网推出了“一件事”虚拟大厅,“550个一件事”“个人服务主题”“法人服务主题”已上线运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一次办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使企业群众的诉求得到充分保障,我市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双十佳五较差”评价机制,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加大营商环境案件办理力度。
12345政府服务热线。
项目审批更加便利快捷。我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2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持续开展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事项1300余项。
作为辽宁省“包容免罚”工作试点城市,2020年我市就开始着手组织“包容免罚事项清单”制定工作。今年,我市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形成《关于在行政执法中推行柔性执法制度的实施方案》和《盘锦市柔性执法事项清单》。清单内容涵盖了公安、文旅广电、城市管理、交通、农业农村、工信、财政等22个执法部门、831个事项。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实施“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管理模式、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以案释法等柔性执法工作机制,构建“服务、管理、执法”新模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围绕“难点”,体系创新——做强做优国有资本 国资国企改革见成效
改革的“难点”正是突破点,也是落脚点。
“2017年翻牌成立的市国投集团针对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改革‘难点’,积极与辽河油田开展战略合作,参与辽河储气库群、盘锦港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国资国企改革展现了企业发展实力和国企担当。”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市国投集团企业评级均为aa ,为做强做大市属企业市场主体奠定良好信用基础。”
辽河储气库群雷61储气库项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聚焦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构建国资国企资本运作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盘锦实际,周密制定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创新国企治理体制机制,立足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责任使命,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国资监管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国有资本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有效优化,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全面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组建市国投集团、市政集团、农业集团、港航集团、项目咨询集团等一批国有集团公司并实现市场化运营,国有资产规模体量快速壮大,截至2021年7月末,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0户(市属国有企业13户),实现资产总额3113.55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46.08%;营业收入198.99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305.06%。
国有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全面完成辽河油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供水业务改造工程,辽东湾净水厂苦咸水淡化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辽西北供水盘锦应急支线工程管线部分已铺设6300米。”盘锦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承接省市重点项目以来,企业经受住了重大挑战的考验,同时也迸发出空前的发展活力。”我市鼓励和支持市属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推进企业运营发展,开展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董事会运作不断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辽西北供水盘锦应急支线工程开工。
国资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既要通过改革释放企业自身发展活力,还要通过规范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接续出台企业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对外投资等40余项改革配套政策,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驻盘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工作,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
攻坚“重点”,组合创新——利用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在成功举办两届乡博会的基础上,今年9月份我市将举办第三届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搭建乡村产业振兴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线上线下交流展示平台,推动乡村产业向广度深度进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届时将会有50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规划设计单位、行业协会(联盟)参展,300家采购商参会。
第二届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现场。
好雨时节,润物有声。几年来,按照市委坚决把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盘锦样板的战略部署,我市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优势,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瞄准全国乡村振兴广阔大市场,广泛引育乡村装备制造、民居建设、生态种养等乡村振兴产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一手抓美丽乡村产业输出,一手抓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持续推进盘锦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市利用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创造性组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形成“产业联盟 基地 农户”现代农业模式,走以精品打市场、市场保订单、龙头结联盟、联盟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之路,实现了龙头企业加盟、土地规模经营、优良品种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举多赢”。
经过几年发展,盘锦大米产业联盟已拥有成员单位31家,辐射带动农户2.9万余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200元以上;盘锦河蟹产业联盟已拥有成员单位43家,辐射带动河蟹养殖面积50万亩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小农户因融入产业联盟而日子更加红火。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在出台相关方案的基础上,以农村厕所、污水、垃圾、饮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5项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盘锦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程,建成了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实现24小时供水、燃气入户、“厕所革命”,农村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标准化、常态化。
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
一截截垒砌,一寸寸夯实,一汩汩流淌,一方方润泽。从实施方案到落地见效,再到新的制度创新、新的梦圆……制度创新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市重点领域改革进程,见证着更多高水平制度创新正在激发经济社会内生动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