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价:打破“四唯”怪圈-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 发布日期:2018-11-02
- 浏览次数:291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突出——
人才评价:打破“四唯”怪圈
“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清理‘四唯’的行动是正确的,实事求是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只代表某些方面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品德、能力等更加重要。”在看到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专项行动的通知》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卫星平台总师陈昌亚如是说。
陈昌亚以他所在的航天领域为例。“型号总师当前以测试经验丰富的本科及硕士居多,博士则在预研及新产品研发上更有优势,大家各有所长,唯论文、学历等不能合理评价每个人的贡献和成绩。”他分析。
这个听起来简单的道理操作起来却尤为艰难。众所周知,科技评价中的“四唯”现象长期为科技界所诟病。
中国科协新近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5.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反映不合理问题突出的比例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但是,该报告表明,论文仍是科技评价的最主要手段,93.7%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认同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要求,90.4%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要求,科教辅助人员为达到职称晋升要求而发论文的比例达到96.2%,62.1%的大学教师、44.9%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中最看重论文。
正因此,7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随后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则强调,要“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
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于今年8月初部署启动了减负专项行动,采取实际行动,侧重操作层面,通过解剖麻雀和集中治理,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研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清理“四唯”正是其中一项。
“这个文件的出台很有意义,它比以往更明确了建立以代表作为主的评价机制,重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这一导向会影响甚至形塑科研人员的行为。”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说,我国科技评价已形成环环相扣的怪圈,而此次专项行动或许是打破怪圈的突破口。
但是具体到科研人员所顾虑的如何操作和落实到位,李真真认为,怎样修改或形成新的评价指标是个大问题。如对代表作或标志性成果的贡献、影响如何评价?这里存在一个如何理解贡献和影响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部委能解决的,应该有一个自下而上讨论和协商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应当是科研人员广泛参与的。”她说,经过讨论和协商,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合理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可以使参与评价的人员深刻理解其内涵,以避免在实际运作中评价的异化。
“清理‘四唯’的关键在于树立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左为表示,应努力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尤其对于一些偏向应用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工作,更要淡化论文的比重,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可考虑两个思路:一个是“切蛋糕”,即对于各类项目计划奖项等,在常规评比之外预留一部分给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和国防工程研究,预留一部分给非正高级职称、非博士学历的人才;另一个是“树典型”,即在严格验收评估的基础上,对突出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即使完成人在学历、论文和职称等方面不突出,也要进行鼓励和宣传,从而在学科领域内外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人才评价:打破“四唯”怪圈
“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清理‘四唯’的行动是正确的,实事求是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只代表某些方面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品德、能力等更加重要。”在看到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专项行动的通知》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卫星平台总师陈昌亚如是说。
陈昌亚以他所在的航天领域为例。“型号总师当前以测试经验丰富的本科及硕士居多,博士则在预研及新产品研发上更有优势,大家各有所长,唯论文、学历等不能合理评价每个人的贡献和成绩。”他分析。
这个听起来简单的道理操作起来却尤为艰难。众所周知,科技评价中的“四唯”现象长期为科技界所诟病。
中国科协新近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5.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反映不合理问题突出的比例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但是,该报告表明,论文仍是科技评价的最主要手段,93.7%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认同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要求,90.4%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要求,科教辅助人员为达到职称晋升要求而发论文的比例达到96.2%,62.1%的大学教师、44.9%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中最看重论文。
正因此,7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随后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则强调,要“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
为了贯彻落实该意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于今年8月初部署启动了减负专项行动,采取实际行动,侧重操作层面,通过解剖麻雀和集中治理,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研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清理“四唯”正是其中一项。
“这个文件的出台很有意义,它比以往更明确了建立以代表作为主的评价机制,重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这一导向会影响甚至形塑科研人员的行为。”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说,我国科技评价已形成环环相扣的怪圈,而此次专项行动或许是打破怪圈的突破口。
但是具体到科研人员所顾虑的如何操作和落实到位,李真真认为,怎样修改或形成新的评价指标是个大问题。如对代表作或标志性成果的贡献、影响如何评价?这里存在一个如何理解贡献和影响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部委能解决的,应该有一个自下而上讨论和协商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应当是科研人员广泛参与的。”她说,经过讨论和协商,一方面可以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合理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可以使参与评价的人员深刻理解其内涵,以避免在实际运作中评价的异化。
“清理‘四唯’的关键在于树立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左为表示,应努力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尤其对于一些偏向应用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工作,更要淡化论文的比重,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可考虑两个思路:一个是“切蛋糕”,即对于各类项目计划奖项等,在常规评比之外预留一部分给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和国防工程研究,预留一部分给非正高级职称、非博士学历的人才;另一个是“树典型”,即在严格验收评估的基础上,对突出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即使完成人在学历、论文和职称等方面不突出,也要进行鼓励和宣传,从而在学科领域内外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观。(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下一篇:
以新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