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光明日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015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超过1400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占77%。”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透露,“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一万亿元,这个数据说明,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释放了巨大的创新能量,使得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主动创新意识大幅提升”。
记者日前调研发现,各地围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一大批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突出。
从制造向创造转型
“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出口企业在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依靠强大科技实力产品畅销50余个国家的时风集团,今年赢得了这张含金量极高的“出口通行证”。
“我们时风正是借力山东制造业升级的东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智能转型,累计引进和自主研发1000台机器人和3500台数控钻攻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磨齿中心等高端智能设备,建立了世界最先进的11条自动化铸造生产线,建成全国最大的农业装备零部件铸造中心和中拖车桥配装中心,使农业装备主要部件全部实现自制。”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说。
智能转型后,时风的面貌焕然一新,大批量应用机器人、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等高端智能设备,加快了工艺装备升级,保证农业装备产品的高质量、高精度和高附加值,产品畅销印度、埃及、巴基斯坦、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
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畅销国际品牌少,是以前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短板。在新一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山东省全力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型,通过改革科技计划项目、减免税收优惠、促进专利融资等方式,释放企业巨大的创新能量,促进山东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科技创新券化解难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的“痛点”。去年7月,上海市科委面向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推出科技创新券政策,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科技创新券是用于购买科技服务机构检验测试、仪器共享、研发合作等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能够大幅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记者日前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获悉,一年来,上海共有946家企业使用了科技创新券,根据科技创新券补贴条件,预计最终兑现近2000万元,撬动社会5倍的科技研发投入。
如何用好这一政策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做出创新之举,将科技创新券的线上服务委托给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打造了“牵翼网”电商平台。去年7月上线以来,牵翼网的线上交易量达到1.06亿元,实现了企业与科研机构的高效对接。
今年初,上海威碳新材料有限公司遇到一个棘手问题: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需要在1个月内拿到第三方的强度拉伸试验报告。他们联系了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不是达不到试验要求,就是要排队等待1个月以上。联系牵翼网后,威碳很快找到了合适的科研机构——上海玻璃钢研究院,两周内拿到检测报告。
在上海,大量仪器设备位于高校之中,但要为企业服务,却有诸多麻烦:一是售前咨询量大;二是很多检测服务收费不高,售后产生的账务结算等问题却很多。高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恰恰给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中介服务类机构和专业平台类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推广、咨询、检测服务下单、结算等业务,而高校老师只要负责做实验。用户可通过和中介服务机构结算,再由中介机构和高校统一结算。解决了这些细节问题,高校对外科技服务的积极性明显上升。
如今,上海首创的这种“互联网 科技创新券 科技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效果良好,已开始向外省市推广。
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的改革
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的改革,也是本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云南省每年投入8000万元专门扶助高新企业的创新,并且在研发费用抵扣税费、高新技术企业适用范围、政策门槛、申报手续等方面加快改革,大力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如今,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去年以来,在企业销售收入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516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6.3%;2015年共74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盈利,净利润总额147亿元。
在高新区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也是云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法宝”。云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副处长朱新祥介绍,云南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高新区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在精密数控坐标镗床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轻型车用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发技术、铂族金属催化材料产业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全国领先。
云南以高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发展日益巩固,在2015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玉溪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10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