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创新丨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松答卷”-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 发布日期:2022-10-09
- 浏览次数:228
丨来源:辽宁日报
记者金晓玲报道 上午8点,和煦的阳光洒满城市。在沈阳,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通体“中国红”的机械臂,六个关节自由舞动,在大负载的同时完成细至微米的点焊作业;黄色的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眼睛”紧盯上方运行着的生产线,稳稳托举、精准装配一气呵成;身着灰黑色“外套”、气质酷飒的工业清洁机器人,不仅自主规划路线行进,还会避开障碍、礼让其他机器人……在这里,上千台机器人正各司其职、自主工作。
这不是在“炫技”。完成调试后,这些机器人产品将迅速奔赴用户现场,在繁重、复杂乃至危险的岗位上代替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这又的确是在“炫技”。“他们”炫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前沿技术,其中不少技术或攻克“卡脖子”问题,解了企业、行业发展之难之急,或已在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中担当重任、大展身手。
今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来到新松公司,重点考察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表示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总书记的话,是对新松人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新松公司总裁张进说,“我们一定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久久为功,努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松答卷。”
新:矢志引领,创新制胜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正蓬勃兴起,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身处风口,肩负重任,新松如何创造中国速度、中国水平?走进新松,从“新、欣、心”三个层次去探研,或有感悟。
新,创新。创立于2000年的新松公司,为纪念中国机器人事业奠基人——蒋新松院士而得名。创立至今,新松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学术氛围,创新之志,薪火相传。
“正在测试的,是我们为新能源行业定制研发的第三代移动输送机器人,上周首批40台机器人启运发给用户。”9月19日,装配调试车间内,新松移动机器人bg新能源装备事业部技术总监张妮娜看着眼前运行自如的黄色机器人“军团”,自豪地说,“旁边正在测试的是第一代、第二代产品,虽然名字这么叫,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各有千秋。”
这种移动输送机器人用于新能源电池生产的前道工序,负责将原材料运送到加工机台上。“第一代产品应国内一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的设备国产化需求而‘生’,新松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速自主研发,产品成功应用并在对接精度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张妮娜介绍,“第二代产品可在精度和效率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紧凑轻巧的第三代产品更加适应无人工厂的生产环境,满足新能源企业大批建厂的需求。”
三代产品,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每一代从研发试制到投入应用,新松都只用了半年多时间。“不可思议”的速度背后,是新松矢志不渝的开拓探索和无比宝贵的创新积累。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拥有4000余人研发创新团队的新松,持续创新攻关,相继攻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等前沿、共性技术,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起草并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第一;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百类产品,累计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欣:厚植沃土,活力澎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走在新松公司的车间、实验室、办公室,到处可见年轻人的面孔。据介绍,新松庞大的研发创新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欣,欣欣向荣、活力澎湃。朝气蓬勃的人才队伍,是新松持续深耕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支撑。
移动机器人bg研究院副院长吕祥仁就是其中的代表。1985年出生的他,2010年加入新松大家庭。
“我从小就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得知新松在‘招兵买马’,我放弃在南方的工作,毅然来到沈阳。”吕祥仁对新松的研发环境感受尤为深刻,他说,“这里为年轻人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给项目给机会给空间,年轻人敢闯敢试不怕失败。”
从一名普通软件工程师,到软件研发负责人,再到部门总经理助理,吕祥仁迅速成长。3年前,他被任命为bg研究院副院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你不学习、不突破,就意味着落后。”吕祥仁说,虽然工作岗位变了,但他一心一意钻研技术的初心没有变,“我一直在写编码,一直在带队负责具体项目的研发。”
新松最新推出的工业清洁机器人“星卫来”,就是吕祥仁团队成功研制的新成果。
车间内,“星卫来”自主规划清洁路径,身姿灵活高效工作,还能实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避让其他正在运转的机器人,完美实现共线运行。
“这一效果的实现,得益于新松首创的‘大规模集中调度 机器人智能控制’的混合导航方式,得益于我们自主研发的调度系统和每台机器人搭载的新一代控制器,它们如同机器人的‘指挥官’和‘大脑’,迅速完成环境采集、分析决策、指令执行、数据反馈等一系列环节,让机器人时刻知道‘我在哪’‘要做什么’‘怎么做’。”介绍起“星卫来”,吕祥仁像介绍自家优秀的孩子一样自豪。
着眼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保持创新活力,新松持续在人才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势,集聚人才,创新攻关;在人才激励措施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建机制、强信心,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创新沃土上竞相奔腾。
心:产业报国,新松力量
在新松公司的车间里,“科技强国,产业报国”“奋斗成就梦想,强国复兴有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等标语随处可见,格外抢眼。
“虽然时时可见,但每一次停下脚步,屏气凝视这些字句,我的心都会澎湃不已。”工业机器人bg技术执行总监孙宝龙说,“它激励我要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长为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专家,为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心,科技强国、产业报国之心,是新松始终秉持的立企之魂,是新松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动力所在。
那令人激动振奋的8分钟,至今深刻在中国人的脑海——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新松智能移动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轮滑演员精妙配合,献上精彩曼妙的“北京八分钟”演出,让中国智造惊艳世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当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新松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制造多个领域,甚至为汽车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工艺变革,并成功打破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嵌入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生产线。
在科技强国进程中彰显新松力量的实例远不止于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新松深耕半导体行业十余年,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国产化空白,自主研发十余大类、百余款创新产品,为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支撑;在核工业领域,新松创新研发了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等产品及智能装备,帮助核从业者远离恶劣危险环境;在基建领域,新松工业机器人中厚板智能焊接系统批量应用于深中通道、葛洲坝集团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总书记鼓励我们,要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张进说,“新松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在半导体装备领域、汽车制造领域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阳光下,新松产业园四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预计两年后实现投产。届时,新松的生产效能、创新空间将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